感冒发烧再正常不过了,很多人认为这是小病置之不理,以至于病情越拖越严重;也有些人用偏方来治疗,比如“捂汗”、擦拭酒精、随便吃退烧药,最后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!
退烧,这五大误区要注意
误区一:擦酒精降温
当人体发烧温度达到38℃~41℃的时候,酒精降温会破坏人体本身的调节机制,引发各种病症。所以是不提倡用酒精降温的。
正确做法:
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擦拭身体,加快皮肤散热,也可以在头部或大血管位置使用冷敷或冰敷。
误区二:盖上被子捂出汗就好了
发烧时捂汗,如果不出汗,体温会被“捂”得越来越高,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,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;如果出汗,大量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,容易导致体力虚弱,出现虚脱等情况。
正确做法:
可以将衣服略微解开,使其充分散热,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,同时注意手脚的保暖。
误区三:不能洗澡,只能冷水擦身
洗温水澡不但可助清洁皮肤、避免汗腺阻塞,还有助于身体散热;如果患者症状表现为四肢冰凉,出不来汗,那么冷水擦身会使皮肤和毛孔更加处于封闭状态,不但散不了热,还会使体温继续升高。
正确做法:
如果体温在38.5℃以下,可洗温水澡;如果体温在38.5℃以上,甚至伴有寒颤、肢体发凉等,则不宜洗澡,可用温水擦身。
注意:无论用温水洗浴或擦身,都要注意避风,随后迅速擦干并换上干爽的衣服,以免着凉。
误区四:马上吃退烧药
低烧时(37~38.5℃)使用药物来退烧,会使体内的细菌暂时变成假死状态,并使他们产生抗药性,一旦死灰复燃,往往更难治疗。
正确做法:
一般体温在38.5℃以下,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;超过38.5℃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考虑吃退烧药。
若服用退烧药后体温还是没明显下降,也不要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立即更换其他退烧药。可以间隔4~6个小时之后再服一次退烧药。
误区五:感冒发烧输液会好得快
其实输液后觉得精神变好,并不是因为病好了,而是因为输液时大量的生理盐水进入体内,补充了水分。所以喝淡盐水与输生理盐水的效果是一样的。
正确做法:
治疗感冒,口服药并不比输液效果差,副作用还小。不过感冒的种类有很多,而且容易引发其他病症,建议根据医嘱服药。
只有当患者体温超过38.5℃,高烧不退,或者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,静脉输液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。
蚕豆病是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,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,如伯氨喹啉、磺胺类、呋喃类、维生素K3、K4、非那西丁、氨基比林、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、腊梅花、川连等。
蚕豆病是一种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-6-PD)缺乏所导致的疾病,表现为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,病情恶化可导致死亡,因此发病后需马上送医院治疗。
蚕豆病是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,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,如伯氨喹啉、磺胺类、呋喃类、维生素K3、K4、非那西丁、氨基比林、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、腊梅花、川连等。
1.下列药物和食物较易引起溶血,应禁用:
抗疟药:伯氨喹啉、扑疟喹啉、戊奎;
磺胺类:磺胺甲
牛黄解毒丸基异恶***、磺胺吡啶、对氨苯磺酰胺、磺醋酰胺;
解热镇痛药:乙酰苯胺;
砜类:噻砜;
其他:呋喃坦叮、呋喃***酮、呋喃西林、萘啶酸、硝咪***、消心痛、萘(樟脑)、美蓝、苯肼、三硝基甲苯、川连、珍珠粉、蚕豆;
中药:薄荷、樟脑、萘酚、川莲、牛黄粉、腊梅花、熊胆、开口茶、七厘散、婴儿素、牛黄解毒丸等。
2.下列药物可能会引起溶血,但无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者,用正常治疗剂量时不会引起溶血:
抗疟药:氯喹、奎宁、乙胺嘧啶;
磺胺类:磺胺甲嘧啶、磺酰乙胞嘧啶、磺胺嘧啶、磺胺脒、长效磺胺、磺胺二甲基异恶***;
解热镇痛药:扑热息痛(商品名:泰诺、百服咛、小儿退热栓)、阿斯匹林、非那酊、氨基比林、安替匹林、保泰松、安他***林;
其他:氯霉素、链霉素、雷米封、洗必泰、VitC、苯妥英钠、对氨基苯甲酸、苯海拉明、秋水仙碱、左旋多巴、丙磺舒、普鲁卡因胺、安坦、亚硫酸钠甲萘醌、三氧甲苄氨嘧啶、扑尔敏、奎尼丁、维生素k(甲萘醌)。
发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了,我们发烧的时候会有流鼻涕打喷嚏的情况,那么大家知道发烧怎么退烧吗,小宝宝发烧怎么办呢,8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呢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发烧怎么退烧
发烧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了,那么我们发烧后要如何退烧呢,我们根据发烧的严重程度可以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哦。